销售者虚假降价会受到哪些处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销售者虚假降价会受到哪些处罚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29

 
106381
销售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谋取不正当利益,会被没收违法所得,接受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被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价格法中的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以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低于成本价格倾销

除了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情况下,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以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此举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还会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哄抬价格

经营者不得捏造或散布涨价信息,以哄抬价格并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这种行为会误导消费者,导致商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四、虚假价格手段

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这种行为违背了交易的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处罚

根据《价格法》第四十条规定,对于有上述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经营者,应当责令改正,并可以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如果有其他法律对这些行为的处罚及处罚机关有规定,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执行。

如果属于全国性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认定;如果属于省及省以下区域性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定。

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除了上述列举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外,《价格法》还规定了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包括:

五、价格歧视

经营者不得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即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时,对不同的经营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六、等级压低或抬高

经营者不得采取抬高等级或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变相提高或压低价格。

七、牟取暴利

经营者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八、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也应当受到限制和处罚。

延伸阅读
  1. 不开发票的行为应该怎样处罚
  2. 商家私自改变过期商品生产日期卖给消费者是什么罪
  3. 过期食品算不算假冒伪劣产品
  4.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
  5. 沙盘和楼房实体有差异构成虚假宣传吗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2.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3.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4.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5.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7. 食品安全问题惩罚性赔偿是合理的吗?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