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04
为了依法制止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欺诈消费者管理办法。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以保护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权益。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并综合运用建议、约谈、示范等方式进行行政指导,督促和指导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
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与消费者的约定履行义务,不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经营者不得有一系列禁止行为,包括销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商品或服务、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商品、销售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的商品、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或服务等。
经营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具体包括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服务、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等。此外,还包括不得以虚假的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服务、以虚假的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等。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当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经营者拒绝履行或故意拖延履行这些义务,将被视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
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时,应当承担无理由退货的义务。如果经营者拒绝退货或故意拖延退货,将被视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当与消费者明确约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内容。如果经营者未按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退回预付款,并承担预付款的利息和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明确告知消费者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出售或非法提供所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及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其利害关系重大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同时,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中含有免除或部分免除经营者责任、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等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同时,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者的行政处罚决定将记入其信用档案,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应当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行政处罚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如果玩忽职守或包庇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并自2015年3月15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了1996年3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