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25
知情权,是指公民在特定法律关系中,依法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的权利和自由。知情权是一种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信息的主张权和信息的接受权。
根据适用法律规范的性质,知情权可以分为公法性知情权和私法性知情权。公法性知情权是指公民对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了解信息的权利,一般通过宪法、宪法性法律、行政法律法规等公法予以规制,并借助宪法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制度设计予以程序保障。私法性知情权是指在消费法律关系、医患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等中,作为弱势群体一方的公民知情权。
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在破产重整中享有最终的控制权,体现在对重整计划的批准、是否继续营业等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以及不能执行重整计划申请破产清算的权利方面。同时,管理人承担具体经营权,债权人有权申请对管理人更换和监督管理人。《破产法》赋予了人民法院在保证债权人权益的前提下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权利。
债权人在破产重整中的知情权属于私法性知情权,它具有前提性权利的显着特点。债权人要实现对重整过程的控制,需要了解债务人的经营管理的透明状况,债务人的经营信息需要向债权人披露,以使债权人能够作出及时而正确的判断。
根据《破产法》的规定,需要披露的信息可以分为法定披露信息和按需披露信息。法定披露的信息包括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债权清册、财务会计报告等,按需披露的信息是根据债权人的要求进行披露。通过明确规定信息披露的内容,可以保障债权人的知情权。
《破产法》对向债权人进行信息披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特别是在重整程序中的重整计划草案及其说明的披露时间需要明确规定,以保障债权人的知情权。建议规定在对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表决之前,至少提前5日对草案及其说明进行披露,以让债权人有充分的时间了解企业的情况。
债权人的知情权的权利主体包括债务人及其有关人员,管理人,债权人委员会等。除了规定债务人及其有关人员的披露义务外,还应当将企业的有关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纳入信息披露的义务主体范围。法官在保障债权人知情权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立债权人委员会能够充分行使债权人的权利,切实保障债权人的知情权。建议规定在重整案件中,法官应当要求管理人向债权人会议释明他们可以设立债权人委员会,并积极予以协助。
对于不履行披露义务的主体,应当规定相应的责任。债务人及其有关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管理人应当依法处以罚款并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