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在海难救助中的适用。这一原则要求救助行为必须取得实际效果,救助人才能请求报酬。该原则包含直接效果、间接效果和无形效果三种情况。在确定救助报酬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效果,确保救助人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海难救助合同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合同的形式、订立时间和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海难救助合同是指救助方与被救助方在海上或相关水域对遇险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救助的合同。合同可以是口头、书面或默示形式,实践中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和船上财产所有
海难救助的定义、概述、管辖规定以及构成要件。海难救助是指在任何水域中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等进行救助的行为。管辖规定包括专属管辖、地域管辖和有管辖权争议案件的管辖。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包括救助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被救物必须是法律所认可的救助
海难行政强制救助的程序和费用计算问题。救助费用根据实际支出确定,救助双方未达成合意时可通过海事评估鉴定机构评估。救助报酬的计算应遵循鼓励海难救助原则,即救助价值低于救助费用时,船方或其他救助受益人应承担补偿义务。同时介绍了海事管理机构主导和指挥的海难
船舶担保物权及针对船舶的请求权的相关内容。根据《海商法》规定,船舶优先权包括船长、船员等劳动报酬、人身伤亡赔偿、船舶税费、海难救助和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等请求。受偿顺序由法律规定,且相关费用应从船舶拍卖所得中先行支付。船舶担保物权与其他权益的关系也
海难发生后船员失踪如何宣告死亡的法律流程,以及因海难救助费用纠纷引发的起诉程序。船员下落不明满两年,利害关系人可申请宣告其死亡。起诉时,原告可选择救助地或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法院,并遵循一系列诉讼程序,包括答辩、证据保全、提供诉讼证据、案件审理等。同
特别补偿在海难救助法中的定义、目的、法律依据、适用条件以及适用范围。特别补偿旨在防止和减轻环境损害,维护公平和社会公共利益,鼓励救助行为。其法律依据源于救助合同中的“安全网”条款以及国际救助公约的规定。当救助人对船舶或货物进行救助作业,但未获得明显效
船舶沉没后的优先受偿权问题。即使船舶沉没,其优先受偿权依然存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享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包括船员工资、人身伤亡赔偿、港口费用、海难救助和财产赔偿等。沉船所有人需在船舶沉没后一年内申请打捞,否则将丧失所有权。打捞费用、保管和处理费用
海上救助的定义和目的,海上救助通常是外来力量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人命进行援助的行为。其目的是维护航行安全并促进贸易航海的便利和利益。救助形式通常采用“无效果、无报酬”原则,但现代海上救助也采取其他形式,如“无效果、有一定报酬”,旨在防止和减少海上
船舶优先权的受偿范围,包括船长、船员等的工资、人身伤亡赔偿、船舶相关费用缴付、海难救助款项给付以及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等。同时介绍了船舶登记的种类,包括开放登记、船舶所有权登记和船舶临时登记等,其中临时登记适用于特定情况如购买或新建船舶、出海试航
船长死亡时由谁代理船长职务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船长在航行中死亡或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应由驾驶员中职务最高的人代理船长职务,并在下一个港口开航前由船舶所有人指派新船长接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发生海难时救助款的确定方式和救助合同中的相关
《海商法》中规定的船舶优先权的种类及其具体内容。包括船长、船员等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船舶营运中的人身伤亡赔偿,船舶税费,海难救助款项以及船舶营运中的财产赔偿请求等。同时详细阐述了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编人员的定义范围,以及船舶营运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所
按照传统习惯,救助行为必须有效果,这是救助报酬请求权成立的一个前提。但是,很明显随着海上风险的不断变化,“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已不适应海上救助新形式发展的需要,非凡是在救助具有污染环境危险的船舶或者船上所载货物时,这一原则很不利于救助作业的实施。
1999年2月21日0455时,承运被告所有的90号汽油1500吨的“闽海油3”轮在距钦州港进港航道1号标04海里处慢车航行。20分钟后“闽海油3”轮发生爆炸。因“闽海油3”轮随风继续向西南方向漂移,指挥小组命令“钦兴”轮严密监视船舶火情动态,同时注意海面搜索,救助落难船员
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海难救助费用,指救助一方对遇难船舶、货物或者人的生命进行营救后,根据救助事实,请求被救助一方给付一定的报酬。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是指对遭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