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哪一个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18
大海,总是充满了人们的向往。但是大海一直都是神秘的,大海之中有着许多的已知或者未知的危险,只要是在海上的活动就有可能会遭遇来自大海的各种危险。所以,便有了海滩救助的存在。以下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大家的阅读。
一、海难救助费用提起诉讼的管辖权
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海难救助费用
海难救助费用是指在救助一方对遇难船舶、货物或人的生命进行营救后,根据救助事实,请求被救助一方给付一定报酬。
三、海难救助
(一)海难救助的概念
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是指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客货运费的全部或部分,由外来力量对其进行救助的行为,而不论这种行为发生在任何水域。
(二)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
1.存在海上危险。海难救助必须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被救助的船舶或其他财产必须真实处于危险当中。2.救助标的是法律所认可的。船舶是海难救助中最常见的对象。海商法特别规定,船舶是指该法第3条所指的船舶以及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或政府公务的船舶。因此,船舶间的救助必须符合海商法第3条规定,即20总吨以上的非用于军事或政府公务的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而另一方可以是任何非用于军事或政府公务的船舶,包括内河船和20总吨以下的小船等。船舶以外的其他财产应为海上财产,即任何非永久地和非有意地依附于岸线的财产,包括有风险的运费。有风险的运费指的是到付运费,因为该运费的支付是以货物到达目的地为前提的,如果货物不能安全送达,则不予支付,因此对应收运费的承运人构成一种损失。但是,海商法对海上已经就位的从事海底矿物资源的勘探、开发或生产的固定式、浮动式和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不适用海难救助的法律规定。3.有自愿而为的施救行为。施救行为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是自愿的,不能是基于既有的义务而为的行为。例如船员对本船在遇险时提供的劳动、引航员对船舶的引领、国家消防职能部门进行的灭火等行政行为都不是海商法上的施救行为。专业救助公司或专门为救助作业而设计的船舶进行的救助行为也不违背自愿原则。由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原因,在我国沿海发生的许多救助行为都是由国有船舶进行的,或是在我国港口当局的指挥、控制下进行的,这种救助也并不违背救助的自愿性质,仍然应适用海难救助的法律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