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期内未作出承诺的,超过承诺期限后,要约就会失效,要约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第十六条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内容作出了承诺的,合同并不会立即成立,要等到承诺生效后,合同才会成立的。(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
电子合同由于技术上的特点而显现出与传统纸面合同极大的不同。在合同中,一方当事人用电子数据输入即为要约,对方当事人用电子数据发出即为承诺。我国合同法对要约生效采用的是到达主义,并对数据电文的到达作了特别规定。我国合同法第16条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
合同成立的时间是由承诺实际生效的时间所决定的。这就是说,承诺在何时生效,当事人就应当在何时受合同关系的拘束,享受合同上的权利和承担合同上的义务,因此承诺生效时间在合同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合同法采取到达主义,因此承诺生效的时间以承诺到达要约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相关的司法解释同时失效,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换。宣传资料上的承诺,不具合同效力。公司的宣传单本身不是合同要约,可以视为要约邀请不构成对该要约所作出的
先合同义务,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合同成立之前所发生的,应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的法律义务。因此违反先合同义务是违法行为而非违约行为。相对于有效成立的合同所生的合同义务而言,先合同义务并不决定合同类型,不以给付义务为内容。如在要约生效前,当事人承担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换。《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合同法》第十二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受要约人判断要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要约是否内容具体确定、要约是否送达到受要约人等,如果没有具体内容,要约是无效的。(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十六条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相关的司法解释同时失效,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换。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房地产广告如果符合要约规定的,可以视为要约,例如是希望购买者购买房屋,而作出的
要约失效,即要约丧失法律效力。要约失效后,要约人不再受其约束,受要约人也终止了承诺的权利。要约失效后,合同即失去了成立的基础,受要约人即使承诺,也不能成立合同。要约一旦经过受要约人承诺,合同即为成立,要约人须接受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受要约人
《合同法》第二十五条: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根据《合同法》第29条,“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要约人向受要约人发出承诺的,受要约人要作出承诺,并且承诺生效后合同才会成立的,只有邀约没有承诺的合同不成立。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要约中虽然没有规定承诺期,但受要约人有理由相信要约不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要约的期限是从要约送达到受要约人时生效的,如果采取电文的形式发出要约的,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第十五条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
法律如对合同效力期限有特别规定的,合同的有效期不得超出该限制。如《合同法》第214条和第232条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的部分无效。另外,根据《合同法》第45条和第46条的规定,附生效条件或生效期限的合同,只有在所附条件成就时或期限届至时,合同才生效。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特定相对方当事人所作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运输合同中区分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没有显著意义。但是,运输合同法中,一般均不以此作为确认合同无效、可撤销或效力未定,而是以损害赔偿和行政制载两种方式予以处理,实质上是成立和生效的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