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的立法模式,主要依据《19约克-安特卫普规则》。在这种模式下,过失不影响共同海损的成立和理算,共同海损的理算与过失责任确认是分开处理的原则。若海损事故原因能确定是某一方不可免责的过失所致,非过失方可不参与分摊并向过失方索赔;若原因不明或属于可
共同海损的理赔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相关规定,受益方需按分摊价值比例分摊,如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可在限额内赔付。船舶、货物和运费的共同海损分摊价值有具体计算方式,旅客行李和私人物品不参与分摊。海上保险合同需保险人赔偿保险事故造成的标的损失和
共同海损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成立条件和构成要件。共同海损指的是在海上航程中,为了共同安全采取的措施所造成的特殊牺牲和费用,由各受益方分摊。其成立需满足海上危险共同且真实、措施有意合理有效、损失特殊异常且由共损措施直接造成等条件。共同海损的措施必须
船舶共同海损的分摊计算方法。根据船舶在航程终止时的完好值、实际价值及共同海损牺牲金额来计算。货物共同海损的分摊根据货物价值加保险费减去不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金额和承运人承担风险的运费来计算。运费共同海损的分摊则根据承运人承担风险并有权收回的运费,减去为
关于共同海损的特殊牺牲和特殊费用事故的法律解释。在分摊共同海损前,需先确定承运人是否存在免责过失。承运人有权对分摊方提出的赔偿请求进行抗辩,但分摊方在未完成分摊前不得抗辩。共同海损章节并不涉及过失问题,相关索赔或抗辩应基于运输合同责任条款提出。
同时,收货人将共同海损保证金收据转让给保险人并签署相应的权利转让文件。共同海损保证金所应得到的利息一般属于收据持有者。目前,共同海损分摊担保由货物保险人提供担保函来替代共同海损保证金,即当宣布共同海损后,由货物保险人提供共同海损担保,参与共同海损的理
共同海损是海商法最古老的制度之一,对风险的分摊和平衡货方与船方之间关系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且现在仍活跃于海事关系中。海上航行有风险,共同海损就是基于海上风险的特殊性而存在,目的在于平摊风险与损失,保护航海运输。共同海损的目的就是化解共同真实的风险。保
沿革共同海损制度起源于爱琴文化。古希腊南端爱琴海诸岛中间,商船往返频繁。当发生航行危险时,抛弃一部分承运货物,以减轻船载,避免船货全部倾覆,而后共同承担海损损失,在当时已形成习惯。罗马法开始有成文规定,最初见于《十二铜表法》中。后来欧洲各国引用,形成本
即《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海损理算规则》,1975年1月1日公布。共有8条,明确规定了共同海损的范围、共同海损理算的原则、共同海损损失金额的计算、共同海损的分摊、利益和手续费、共同海损担保、共同海损时限等问题。规则第8条还提出“为了减轻各有关方面的负担,
至于损失是否属于共同海问损,则需要根据共同海损的原答则来确定。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提出共同海损分摊请求的一方应当负举证责任,证明其损
共同海损费用包括救助报酬、搁浅船舶减载费用以及因此而受的损害、避难港费用、驶往和在避难港等地支付给船员的工资及其它开支、修理费用、代替费用、垫付手续费和保险费、共同海损损失的利息等。所采取的共同海损措施称共同海损行为。为处理共同海损费用所编制的报告称
即由收货人在提货以前,向船舶所有人提供分摊共同海损的现金担保。若保证金超过最后确定的分摊金额时,应将其金额退还给保证金交付人。在无限额担保之下,如果该项货物的共同海损分摊金额超过了货物的保险金额,则在保险人向船舶所有人做出全额赔偿以后,可向被保险人收
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当船舶、货物和其它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只有那些确实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才由获益各方分摊,因此共同海损的成立应具备一定的
共同海损发生后,因共同海损措施而引起的合理牺牲和费用应由各受益方进行分摊。通常情况下,先由共同海损理算机构对共同海损能否成立予以认定,如果成立,则按照理算规则,确定共同海损损失金额和核算各受益方的分摊金额,该工作称为共同海损理算。目前共同海损理算规则
部分损失是船舶或货物在遇难后只受到局部损害的损失。③按损失负担关系可分为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未申报的货物或者慌报的货物,应当参加共同海损分摊;其遭受的特殊牺牲,不得列入共同海损。运费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按照货物遭受牺牲造成的运费的损失金额,减除为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