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指定辩护制度是以未成年人为犯罪主体的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分析指定辩护制度的价值入手,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
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上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属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适用于追诉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被告人的形象。
据统计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已经从50年代的30%上升到80年代的80%。不断攀升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凸显出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4年上海长宁区法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开创了
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上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属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适用于追诉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被告人的形象。
没有未成年盗窃立案或量刑的专门标准,只是在量刑时要从轻减轻的情节,年满16周岁未成年盗窃,立案标准与成年人一样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
⑴有权实施司法保护的机关有哪些?①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各种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对离婚双方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依法
开庭审理前,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经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成年近亲属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卷。开庭审理前,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长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安排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教师等人员与未成年被告人会见。人民法院判决未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和解后能不能免于刑事处罚,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案情比较轻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有人认为,刑事和解应在未成年人犯罪案
该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应当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对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确定有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该原则在整个未成年人案件诉讼中起着重要的指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把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法律文书中要写明未成年被告人出生年、月、日。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
对于罪行比较严重,但主观恶性不大,有悔罪表现,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不具有社会危险性,不会妨害诉讼正常进行,并具有《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也可以依法不予批准逮捕。(二)犯罪预备、中止、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与成年人犯罪在成因、刑罚适用、诉讼方式和预防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案件和犯罪人数量上占据较大比例,因此需要重新审视现行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并采取相应
一、 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民法院除依照《解释》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外,还应当查明是否附有被告人年龄的有效证明材料。 四、 开庭审理前,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 五、 开庭审理前,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长认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理刑事案件应遵循的原则,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应有其特有的原则。首先是不公开审理原则,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和避免给其造成过大的精神压力。其次是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考虑到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具有可塑性,应通过处理案件来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