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审判制度法律知识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4-27

 
373785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一种特殊的刑事诉讼程序,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程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案件。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原则

不公开审理原则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应当按照不公开审理原则进行。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需要给予更多的保护和教育,以帮助其改过自新。不公开审理的原则在我国法律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寓教于审原则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应当以教育、感化和挽救为主要方针。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当充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帮助其改正错误,重新回归社会。该原则在我国法律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迅速简约原则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应当迅速进行,以尽早结束未成年被告人的刑事诉讼程序,减少对其的不利影响。考虑到未成年人的不成熟和身心发展不健全,迅速简约的原则有助于减少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我国法律对此原则也有明确规定。

全面调查原则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应当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和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这有助于了解未成年人的个人情况,为判决提供依据。我国法律对此原则也有明确规定。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具体流程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准备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审理阶段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阶段,需要进行以下程序:

宣判阶段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宣判阶段,需要进行以下程序: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参与主体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参与主体包括:

未成年被告人

未成年被告人是指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18周岁,法院立案时不满20周岁的人。未成年被告人在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享有诉讼权利,并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是指未成年被告人的父母、监护人或其他法律规定的代理人。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讯问和审判过程中,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并代为行使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辩护人

辩护人是指为未成年被告人提供辩护的律师。如果未成年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检察机关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并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

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负责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重视对其进行教育和感化,最终做出公正的判决。

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负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侦查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可以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调查和教育工作。人民法院可以委托社会团体进行调查,以了解未成年人的个人情况。在教育未成年被告人时,法庭也可以邀请社会团体的成员参与。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相关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相关法律依据主要包括: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对未成年被告人的保护和教育,以及法庭审理的程序等。

全面调查原则

全面调查原则是指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除了需要审理未成年人的犯罪事实外,还要调查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相关的其他因素。这一原则要求人民法院从各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获取未成年人的生长经历、家庭情况、教育背景、身心是否健康等因素。这样可以便于司法工作人员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机构和程序

英国设有专门的缓刑官负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调查,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则由缓刑局担任这一工作。我国《刑事诉讼法》于2012年对该项原则也进行了规定。根据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负责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虽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不是必须进行的,但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可以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制度要求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除了需要查清案件事实外,还需要调查未成年人的生长经历、家庭情况、教育背景、身心是否健康等。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特别的司法鉴定。

全面调查原则的规定有利于司法机关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更好地使其认错改错。根据每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全面调查原则最重要的意义。

分案处理原则

分案处理原则是指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案件时,司法机关应当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成年人刑事案件分开办理,分别进行程序,未成年人和成年人要分开关押和审判。这一原则的目的在于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防止被交叉感染,并对待未成年人采取不同的待遇。

分案处理原则的最根本要求是实现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未成年人犯罪其他须知

犯罪记录封存

根据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封存。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法庭生效判决后对犯罪记录进行封存。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后,也应当对相关记录予以封存。

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了办案需要或有骨干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保密。

如果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发现漏罪或新罪,并且漏罪或新罪与封存记录上的罪数并罚后决定执行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应当解封其犯罪记录。

附条件不起诉

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检察院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在做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前,检察院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如果被害人是未成年人,还应当听取被害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如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有异议,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考验期

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从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如果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并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

考验后的处理

如果在考验期内,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新的犯罪,或发现决定附条件不起诉以前还有其他犯罪需要追诉的,或违反治安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或多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或违反考察机关有关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或多次违反考察机关有关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管理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提起公诉。

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上述情形,考验期满,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考验期满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之前,人民检察院应当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救济途径

对于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的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和不起诉的决定,被害人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延伸阅读
  1. 刑事和解的相关程序及条件
  2. 刑事案件的简易程序与不公开审理的区别
  3. 关于《关于建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评价机制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4. 在规定里面,法律援助要收钱吗
  5. 未成年人盗窃罪量刑标准解析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的法律依据及行使条件
  2.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处理办法
  3.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4. 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数量限制
  5. 什么叫刑事辩护,概念是什么
  6. 亭湖刑事犯罪辩护律师多少钱
  7. 探索刑事辩护律师的权益?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