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假工资怎么算法律知识_产前假工资怎么算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产前假工资怎么算相关法律知识

查看全部分类

妇女产假工资计算方法

妇女产假工资的计算方法。文中详细说明了产前假、产假、产假工资以及男方看护假的具体规定。女职工的产假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难产、多胞胎生育、晚育等情况都有明确的产假规定。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此外,单位可以根

女职工孕期的待遇包括哪些,怀孕期间五假如何休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12条规定,妊娠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产前假2个半月。《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8条第1

女职工生育期保护有哪些规定,生育期间工作岗位的规定

女职工产假区分为单胎顺产、多胎顺产、难产、流产等情况,执行不同的规定。产前假15天,系指预产期前15天的休假;产后假75天,系指生育后的75天休假。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与正常工作时相同,不受任何影响。女职工生育期间的权利是受国家保护的,任

女员工结婚能降低工资吗,女员工产前假工资怎么算

根据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7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只要女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着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不得随意单方降低女职工的法定最低工资和协商一致确定的工资。至于女职工请产前假期间的工资按本人工资的百

产假工资怎么算?

产假的工资是按照本人的工资的80%算的,女职工产假期间享受生育生活津贴,有多长产假,就领多久的生育生活津贴,哺乳期的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工资不得低于其原工资性收入的80%。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国家法定

女职工的二胎可以有产假待遇吗

  二胎产假、待遇: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不得低于其原工资性收入;按有关规定享受的产前假、哺乳假期间的工资不得低于其原工资性收入的百分之八十;调整工资时,产前假、产假、哺乳假视作正常出勤。  女职工享受前款规定的产假、哺乳假后立即上班的,用人单位应当安排

怀孕前三个月有保胎假扣工资吗

一般来说,怀孕的女员工有九十八天的产假,所谓产假就是生孩子的假期,所以一般是怀孕七个月左右才能批准的,至于什么保胎假,则不存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二条,妊娠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产前假2个半月。怀孕女职工

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是什么

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

女职工带薪休产假法律依据是什么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提醒注意的是,请长病假女职工不享受产前假。

怎样保护孕期女职工的权益

女职工哺乳期的工资应当请产前假或请产假前正常出勤月的实得工资发放,不得降低其工资。

产假规定是什么

产前可以休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

妇女产假工资如何计算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这90天又分为:产前假15天、产后假75天两部分。所谓产前假15天,系指预产期前15天的休假。休产假不能提前或推后,若孕妇提前生产,可将不足的天数和产后假合并使用;若孕妇推迟生产,可将超出的天数按病假处理如果

女工产假是带薪休假吗,女职工产假能休多长时间

是,不论是女职工产假,还是男方看护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提醒注意的是,请长病假女职工不享受产前假。先按休假时间为标准划分,再按职工

热门法律知识

  1.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2.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3. 民间借贷纠纷中职业放贷人的认定标准
  4. 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规定》的通知
  5. 公司倒闭员工补偿:权益保障与法律依据
  6. 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和违法性
  7. 传播淫秽物品罪及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