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可认定为价格欺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自《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施行以来,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在适用有关条款认定价格欺诈行为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原告赵xx,男,37岁。赵xx不服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3月3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本案现已审理终结。该行为属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六条第(五)项“降价销售所标识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的价格欺诈行为”,原告所称的“虚
划线价格构成欺诈。划线价被很多人误认为”原价“,和下面的“促销价”组合在一起,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次降价的促销活动。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六条(三)(四)第七条(一)第八条的规定,不做任何说明且无法提供出处的划线价标示有可能被认定为价格欺诈。随着一
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误导性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国家计委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列出了13种价格行为,包括标价
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
为进一步统一执法尺度,加强价格监管,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现就《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提出如下解释意见:
国家发改委官网近日发布《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不得使用“原价”、“原售价”、“成交价”等类似概念,误导消费者认为该商品在本经营场所已有成交记录。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的标价软件或者价格宣传软件等强制要求网络商品经营者进行虚假的或者引人误解的价格标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警示经营者加强自律,同时提醒消费者谨防上当,现将近期国家计委将各地在市场检查中发现的价格欺诈十种表现形式予以公布。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属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六条所规定的价格欺诈行为。经营者对标价签的错误标示,虽不构成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其存在错
第一条为维护市场秩序,禁止价格欺诈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有偿服务的价格行为,必须遵守本规定。第三条价格欺诈行为
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可认定为价格欺诈。因此价格欺诈的赔偿标准是三倍,不够500的要补足500。
二、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
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可认定为价格欺诈。因此价格欺诈的赔偿标准是三倍,不够500的要补足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