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9-20
网络作为一个交互链接的平台,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然而,这也为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便利。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侵权行为变得简单易行,而行为人无需具备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无需懂得编程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侵权和欺诈行为。
网络侵权行为的主体固定困难。传统的侵权方式一般通过易识别的方式传播侵权内容,而网络的流动性和交互性使得要认定行为人无疑是大海捞针。在网络上实施侮辱、诽谤等侵权行为,难以及时查明,也就谈不上如何让其承担责任。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网络侵权行为的范围广,取证难。
网络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具有即时性。网络侵权行为无需传统的载体,只需借助无形的高速运转的网络进行上传,全世界的网友都可以访问载有侵权内容的网站,其他网络也可以轻易地为带有侵权内容的网页设置链接。而且网络的互动性使得他人不仅仅是被动地阅读或使用侵权标的,而且可以随意删节、添加、改动,并以E-mail或其他超链接方式广为传播,造成侵权内容迅速扩展。
民事案件诉讼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对于侵权纠纷的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然而,网络侵权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侵权类型,与一般侵权案件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一定的差异。
1.新主权理论:认为网络空间形成了全球性市民社会,拥有自治的权利,否定了网络之外的法院的管辖。
2.技术优先管辖论:认为网络发展较快的地区应优先管辖网络侵权案件,违反了便利当事人诉讼的原则。
3.网址作为新的管辖基础论:认为网址可以作为新的管辖的基础,但对法的稳定性有所牺牲。
4.管辖相对论:认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管辖网络空间内的任何人和任何活动,但类似于新主权理论。
5.传统管辖理论:坚持以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实施管辖,但以被告住所地实施管辖对于远距离的原告不合理。
1.确定侵权行为实施地可以作为管辖的依据。
2.侵权结果发生地可以作为管辖的依据。
3.侵权结果发生地可以是侵权行为发现地,方便被害人维护自己的权利。
不管怎样,被害人都应该做好证据固定,以便于维护自己的权利。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侵权行为也在不断翻新,如何确定管辖权是被害人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