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2 更新时间:2023-11-16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环境保护政策的核心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预先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目标。
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原则,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体现了污染者付费原则,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
由于外部性问题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解决,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加强的过程,为保护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