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诉讼之路反映出公益诉讼的困境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2-20
在云南铬污染事件中,民间公益组织“自然之友”成功地向污染企业提起诉讼。但是,公益诉讼仍然是一处陌生的海域,先行者必须学会绕过各种暗礁。
云南铬渣污染案:公益诉讼的挑战与机遇
案情概述
2011年8月14日,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铬渣污染事件。当地的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随意倾倒了5000吨铬渣在水库附近,导致水库内的铬含量超标,牲畜饮水后大量死亡。此后,媒体还曝出更多问题,包括长达十余年的14万吨铬渣堆放、南盘江六价铬含量超标2000倍、周边村庄癌症高发等。
公益诉讼的决策
作为一家民间环保NGO,“自然之友”决定派出工作人员和公益律师团前往曲靖实地调查。调查发现污染情况比预期更严重。回到北京后,律师团决定向曲靖市中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要求肇事企业停止侵害、消除环境危害,并拿出专门资金用于恢复当地生态。
公益诉讼的挑战
在立案过程中,公益诉讼面临了一些困难。首先,公益组织需要找到具备评估能力和司法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鉴定污染范围、程度和经济损失。然而,这样的机构稀缺且费用高昂。其次,公益组织在取证过程中遭遇了阻碍和威胁,使得取证变得更加困难。
公益诉讼的机遇
尽管公益诉讼面临着挑战,但也有一些机遇。近年来,云南等省份高调设立环保法庭,鼓励环境公益诉讼。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拟赋予社会团体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如果这一修正案通过,将为公益诉讼打开一扇“广阔的大门”。
公益诉讼的争议
公益诉讼的成功与否仍然取决于法律的限制。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社会团体”的界定尚未明确,对于民间NGO来说,这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有人认为,只有官办的社团组织才能被视为“社会团体”,而民间NGO无法被纳入。然而,也有人认为,“社会团体”应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了目前拥有“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的大部分民间NGO。
展望与呼吁
尽管公益诉讼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但“自然之友”仍希望通过这次案件的探索,为更多的民间NGO赢得参与公益诉讼的机会。他们呼吁具备评估能力和鉴定资质的机构能够减免部分费用,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同时,他们也期待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能够放宽公益诉讼的要求,拓宽诉讼主体的多元化,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