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2-07
长期以来,虚假的医药广告一直存在,尽管受到广泛谴责,但并未能完全根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强调要加强对医药广告的监管。这次五部门的联合行动能否完全根除虚假医药广告的顽疾?虚假医药广告滋生的土壤在何处?CCTV2《今日观察》主持人陈*鸿和评论员何-帆、张-鸿共同进行了讨论。
何-帆认为,无论虚假医药广告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具有欺骗性。尽管虚假医药广告的形式不断变化,但相关部门早已采取了措施来治理虚假医疗广告。然而,由于广告法中对医药广告的定义不明确,导致有时很难判断广告是否属于虚假医药广告。一些节目和电影中经常出现明星演员代言的镜头,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隐性广告。此外,虚假医疗广告还经常采用专家连线的方式,制造真实性的氛围。在报刊上,一些软性广告也常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有时以讲座或公益形式出现。总之,虚假医药广告屡变不离其宗,不论是新瓶装旧酒还是假冒伪劣,它们常常夸大药效,具有欺骗性。
何-帆指出,虚假医药广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医药广告的制作者一直存在,只是不断翻新。由于医药行业的利润率较高,竞争也十分激烈,许多小药厂和不良医院冒险发布虚假广告,特别是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医院,急于提高知名度。有一项调查显示,仅减肥药广告每年在各个电视台的播出时间相当于播放一部290集的连续剧。媒体实际上成为这些不法商人的帮凶。为什么会这样?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靠广告来维持生存,而医药广告占据了全国广告量的50%,这使得媒体降低了门槛,同时也抛弃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