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1-03
根据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植物新品种的所属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确定:
如果是个人在执行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场地、繁殖材料及技术资料等)完成育种工作,那么育种属于职务育种,品种权属于其单位。对于非职务育种的情况,完成育种工作的个人将拥有品种权。
委托育种的品种权归属应由委托方与受委托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如果没有合同约定,品种权属于受委托方。这意味着单位或个人可以通过委托育种的方式获得品种权,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合作育种的品种权属于共同完成育种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一个植物新品种申请品种权时,品种权将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如果同时申请,品种权将授予最先完成育种工作的人。
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可以依法转让。品种权实际上也是一种商品,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交易。
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育种者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之前,应该精选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品种。申请一个品种权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如果是国外企业申请,费用还要更高。此外,品种权的持有者还需要每年交付年费。花卉园艺作物的品种较多,但种植规模有限,所以这笔费用相对较高。在申请之前,最好向品种权代理事务所咨询相关事宜,以避免走弯路。品种权代理事务所拥有农学、园艺、花卉和法律等专业人才,可以提供新品种权代理和咨询服务,并作为技术中介帮助品种所有者进行品种权的转让、许可、合作和开发等工作。
一个植物品种是否为新品种,必须满足以下六个条件:在农业或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范围内;具有新颖性;具有适当的名称;具有特异性;具有一致性;具有稳定性。其中,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是植物新品种的实质审查内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颖性的问题。根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必须具备新颖性。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然而,一些国外的花卉品种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10多年,得到了广泛认可,它们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并申请保护,但这不符合我国的要求,因此不能申请。例如,荷兰一家企业曾向农业部品保办申请7个菊花品种的品种权,但由于不符合新颖性要求,被拒绝申请。不过,根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的规定,自名录公布之日起2年内,申请新品种的新颖性有4年宽限期,即在申请日前4年内有公开销售行为(以发票为准)的品种都可以申请;在名录公布之日起2年以后,只能在申请日前1年内有销售行为的品种才有权申请保护。
申请新品种保护时,需要提供以下核心内容:适当的品种名称;详细交代新品种的来源,包括系谱图,详细叙述并公开申请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办法、步骤等;详细描述近似品种的特征特性;近似品种必须在形态学特征和植物学特性方面与申请品种最相近,并且与申请品种有血缘关系,并且是公知共用的已有品种。此外,在申请时还需要提供有关销售情况的说明,对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详细说明,以及适合种植地区和栽培要点的说明,并提供相应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