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17
种子法修订草案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和植物新品种保护进行了重要调整。
考虑到我国种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全面废除审定制度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新修订的种子法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在保留现行审定制度的基础上,减少了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的种类,由过去的28种减少到5种。同时,对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进行了规范,并开设了绿色通道。未来可能会逐渐过渡到以登记为核心,但必须确保用种安全底线不被突破。
新修订的种子法设立了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制度,旨在从源头上杜绝仿冒套产品进入市场。这一制度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为建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同时,该制度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农户和企业提供正确导向,有利于维护种业安全、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
新修订的种子法增加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内容。草案提出了实质性派生品种的概念,旨在抑制低水平剽窃现象,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并鼓励原始创新。具体哪些作物需要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将由农业部和林业部制定相关规定,以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种子法修订大记事:
-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种子法。
-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种子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 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种子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