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9-28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申请及授权数量少,品种构成也不合理。尽管每年申请的数量在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品种分布不均匀,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主要集中在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其他农产品申请数量较少甚至空白。以辽宁省为例,近几年每年取得的育种科技成果高达500多项,但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数量不足15%,已申请品种保护的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蔬菜、果树品种申请很少。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其重要作用缺乏充分认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战略意义了解不足,因此品种权申请数量较少。全国有400多个育种研究所,7500多个农作物种子企业,但四年多来向国内申请的品种权仅有千件左右,平均8个单位一件,向外国申请的更是寥寥无几。据初步统计,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四年多来,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约5000个,而提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新品种数量不足1000件。
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季节性很强,对侵权案件的取证本身就十分困难。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直接或间接插手种子行业,违规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企业和优良品种,甚至袒护本地违规侵权单位,阻挠执法部门查处。同时,维权诉讼程序复杂,品种侵权案件要有指定的省级以上法院审理,路途远,成本高,育种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规定中没有规定有关品种保护的法定赔偿金额,使司法部门在执法时遇到较大困难,尤其是碰到既难确定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处理基本相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侵权纠纷时,判决的赔偿额可能有着惊人的差异。
目前,新品种保护组织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品种权审查程序尚未有效建立和顺利运转。由于资金短缺,品种权审查测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审查速度难以加快。这不利于品种权申请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有效保护,反过来影响育种者和育种单位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的积极性。
通过自主创新取得并掌握品种权是保护国家种质资源的重要方式。我国生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随着农业经济对外开放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扩大,外国企业到我国申请品种权将会增加,特别是一些种业跨国公司,依靠其先进技术优势,在该国申请品种权并将发展中国家的优良品种申请并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种权。因此,必须扩大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使我国的植种质资源通过品种保护得到保留,而不是流失。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影响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格局。许多国家出于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和保护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考虑,采用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自身的优质品种垄断,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保护,以此来控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使得品种权成为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在新的贸易关系下,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国外在中国的植物品种权申请必将增多。因此,我国应重视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采取措施保护我国品种权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