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16
为了指导和规范国有企业的破产试点工作,国务院于1994年10月25日发布了《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补充《通知》的规定,国务院于1997年3月2日发布了《国务院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补充通知》)。这两份通知详细规定了试点城市中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破产财产(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处置以及银行贷款损失的处理等破产法实施中的难点,并特别强调了破产企业职工的首要安置问题。
根据国务院两份通知的规定,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的费用应从破产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拨付。如果破产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物,其转让所得也应首先用于安置职工。如果转让所得不足以支付安置费用,不足部分应从处置无抵押财产和抵押财产所得中依次支付。如果破产企业财产拍卖所得仍然不足以安置职工,根据企业隶属关系,由同级人民政府负担剩余费用。
安置费用的标准原则上按照破产企业所在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计算。对于选择自谋职业的破产企业职工,可以一次性支付上述安置费用。至于破产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由当地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机构负责管理。如果破产企业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离退休费和医疗费将从相应基金中支付。如果没有参加或者参加不足,费用将从企业土地使用权出让所得中支付,如果还不足以支付,不足部分将从处置无抵押财产和抵押财产所得中依次支付。
在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职工的生活费将从破产清算费中支付。根据两份通知的规定,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失业期间的救济费用、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以及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安置费用。
然而,两份通知中的规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立法越权、与现行立法冲突以及内容不合理等。如果不能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破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根据现行立法,职工安置费用的正确支付渠道应当如下:根据《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失业期间的救济费用应该从筹集的待业保险金中支付。除了企业欠缴的待业保险费可以从破产财产中拨付外,其他费用不应以任何名目从破产财产中支付。如果筹集的待业保险金不足以支付失业救济金,应通过提高企业缴纳标准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解决。至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职工的生活费如何支付,应视其劳动合同是否解除以及发生在破产宣告前后而定。对于破产宣告前且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应由破产企业支付,即从破产财产中拨付。但这部分费用并不属于破产清算费,即破产费用。对于破产宣告前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的生活费,以及破产宣告后劳动合同自动解除后发生的生活费,应从待业保险金中支付,不应纳入破产费用范围,而是从破产财产中拨付。
破产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应该由当地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机构负责支付。如果破产企业没有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或者参加了但交费不足,企业破产时应将其应参加但未交或欠交的全部保险费用从破产财产中拨付给上述机构,以补足费用。同时,上述机构应负责支付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如果破产企业已经参加了上述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交纳费用,或者未参加但已足额补交费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不足支付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时,不足部分不应再从破产财产中拨付,而应由当地政府财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