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法律、政策的矛盾与统一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6-26
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法律与政策的矛盾与统一
1. 矛盾存在的原因
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法律与政策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破产法在职工安置方面的规定较为原则,而政策更注重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往往对法律规定有所突破。
2. 破产程序的条件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债务人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申请宣告破产。破产申请时,债务人需要说明企业亏损情况,并提交相关会计报表、债务清册和债权清册。然而,一些地方性政策对国有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条件。例如,湖南省政府发布的《省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审批程序》要求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向省国企改革办提出破产申请,并经过初审、修改破产预案、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等程序后方可实施。陕西省规定,如果职工安置不到位、社会保障办法不明确、政策执行不规范,国有企业一律不得进入破产程序。
3. 资产处置分配的优先顺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为:首先是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其次是破产企业所欠税款,最后是破产债权。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则按比例分配。自2007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将职工债权的范围扩大,包括工资、医疗费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用以及应支付的补偿金。然而,一些政策性文件已经突破了抵押优先的民法原则。例如,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中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在政策性破产中,首先要妥善安置破产企业职工,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的转让所得优先用于职工安置,抵押权人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4. 职工安置费的支付
各地方政府针对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的支付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例如,连云港市规定,对于1984年12月前参加工作的原固定工,解除劳动合同后实行自谋职业,一次性给予安置费补助。安置费按照破产前一年全市企业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发放,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放1个月的安置费,最多不超过36个月。对于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根据距退休年龄的月数,按市区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标准,预留生活费,一次性发放给职工本人。安置费主要来源于破产企业占用的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其他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类似的政策。通过对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法律与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存在明显的矛盾与统一。法律规定较为原则,而政策注重实际操作性。这种矛盾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来解决,以确保国有破产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