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宣告后形成的税收债权要怎么处理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2-05
现在社会中各种债权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关于公司的债权问题。当我们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债权纠纷事件,如果我们对于相关法律条文不了解的话,我们就会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那么,破产宣告后形成的税收债权要怎么处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破产程序中税收债权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不能及时掌握破产信息或申报的债权不完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破产申请后的二十五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进行公告。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十条也规定,纳税人在解散、撤销或破产前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然而,在实践中,法院或纳税人并未直接通知税务机关,同时税务机关也未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导致债权未能及时申报,从而造成税款的流失。在申报债权的过程中,由于税务机关无法掌握企业完整的经营信息,导致申报的税收债权不完整。此外,税务机关也未将欠税所产生的滞纳金一并申报债权。即使申报滞纳金,也因为不知道计算滞纳金的截止日期而无法进行申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明确规定,作为破产债权申报的滞纳金应计算到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破产案件受理后不应再计算税收滞纳金。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法院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破产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债权的完整申报。同时,税务机关应加强对破产企业的监管,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确保申报的税收债权的完整性。此外,税务机关还应将欠税所产生的滞纳金一并申报债权,并按照规定的截止日期计算滞纳金。
问题二:对企业与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税金没有获得优先受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债务中,包括因管理人或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应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然而,由于破产企业事实上已经脱离了税务机关的管理,管理人一般不会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导致相关税款未能申报,也无法在分配破产财产时优先受偿。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破产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相关税款的申报和优先受偿。破产企业管理人应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情况,确保相关税款的及时缴纳。同时,税务机关也应加强对破产企业的监管,确保相关税款的申报和优先受偿。此外,应建立起破产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及时了解破产企业的纳税情况,确保相关税款的及时申报和优先受偿。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破产企业税收债权存在的问题,确保税收债权的及时申报和优先受偿,维护税收法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