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法的特征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票据法其它知识 > 票据法条例法律知识

票据法的特征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6-14

 
92163
票据法的特点有哪些?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话题。广义上的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股票、国库券、企业债券、发票、提单等;狭义上的票据则仅指《票据法》上规定的票据。

我国票据法的特点

一、票据法的体例结构

票据法的体例结构主要包括票据法与民商法的关系、汇票、本票、支票规定于一部法律抑或规定于两部法律、票据法的篇章结构、章节的设置以及相关的立法技术。

票据法与民法、票据法与商法的关系,观各国之立法例,有采用票据法与民法合一的,有采用票据法与商法合一的,有采用票据法与商法分离的。我国采用票据法与民法分离的体例。这一立法体例有如下显著优点:(1)便于将民法的一般性、普遍适用性与票据法的特殊性、个别适用性作出区别,使之适用具体、明确;(2)便于对民法个别规定进行补充、变更;(3)便于票据法的优先适用;(4)便于与国际接轨;(5)便于票据法的修改,不断体现票据法的进步性。

在是否将三种票据关系(汇票、本票、支票)集于一部法中规范的问题上,我国持肯定态度。我国将三种票据制度集于一法规定,采用包括主义的立法体例。

德国、日本等国票据法同日内瓦汇票、本票统一公约一致,在票据分类的基础上设篇章,以票据流通过程的顺序为内在逻辑结构。英国票据法也以票据分类为基础设章节,但在内容集合方式及内在逻辑上以票据流通顺序与票据关系人权利、责任双重逻辑来编排体例。美国的票据制度规定在统一商法典的商业证券编中,不以票据种类为章节设置依据,其内在逻辑与英国相似。我国票据法的结构方式是以先总后分及票据分类为主体框架,以票据行为为主线,寓票据权利、义务于其中。

二、采用国际通行规则,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票据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在法律上的反映,经一百多年的实践,一些国家的票据立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为世界各国广为接受的基本模式,并形成了国际通行的规则。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票据立法,理所当然借鉴各国票据立法的成功经验,采用国际通行规则,以满足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

为与国际接轨,我国的票据种类亦分汇票、本票、支票三种。三种票据的意义和性质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

为维护票据交易安全,《票据法》突出反映了票据的设权性、完全证券性、无固性、要式性、文义性以及票据行为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为助长票据流通,《票据法》在票据权利转让方面作出了有别一般民事权利转让的规定。

为保障持票人的合法权益,《票据法》明定票据权利的双重内容。

为适应商事交易敏捷、交易确定的客观需要,《票据法》强调票据行为不得附条件,并采用短期时效制度。

三、结合本国国情,眼现实的经济生活

我国票据法的特点是结合本国国情,眼现实的经济生活。我国票据法借鉴了国际通行的规则,并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同时,我国票据法体例结构科学完善,采用了先总后分的体例,注重票据行为的抽象性和独立性。此外,我国票据法还强调了票据权利的转让和持票人的权益保护,以及商事交易的敏捷性和确定性。

票据制度的国际统一与各国立法的区别

1. 票据的相对无因性

票据立法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国法律文化、生活模式、交易习惯和立法背景的差异所导致的。在19世纪末,法国法系、英国法系和德国法系成为主要的法律体系。法国法系强调票据的支付和银钱输送功能,忽略了票据的信用和流通作用,因此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不分。而英国和德国法系注重票据的支付、银钱输送功能以及信用、流通功能,严格区分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现代各国的票据立法普遍承认票据的无因性。我国的票据立法也承认票据的无因性,即使在《票据法》颁布之前,我国的银行结算办法也明确规定票据是有因的。然而,为了维护票据交易安全和鼓励票据流通,我国的票据法仍保留了一定的保留态度。

2. 注重票据交易安全,减少交易风险

在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关系处于不规范状态,商业信用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商业信用机制尚待健全。为了规避风险,稳定和维护交易秩序,我国票据立法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加强了国家干预的力度。例如,我国规定票据必须使用国家统一的票据凭证,票据上的金额必须以中文大写和数字同时记载,票据的背书转让必须记载被背书人的名称,票据的付款应由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等。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票据交易的安全性,减少交易风险。

3. 肯定了我国过去的做法和经验

我国票据法肯定了过去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的分类。银行汇票是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则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此外,我国票据法还明确了银行本票和支票的规定。银行本票只限于银行签发,而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我国票据法的这些规定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旨在确保票据的安全性和减少风险。

4. 联系实际,反映国情

票据立法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才能具有生命力。我国票据法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例如,在票据丧失的补救方面,我国采用了双轨制,失票人可以通过公示催告补救,也可以通过普通诉讼途径要求票据债务人履行票据义务。此外,我国票据法还在立法技术方面借鉴了以往的做法,将违反票据法规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集中规定在一章中,以便于适用。

5. 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国的票据立法可以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各国的票据制度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中德国法系和英国法系的票据立法值得借鉴。德国法系的票据立法注重票据的支付和信用功能,英国法系的票据立法注重票据的支付和流通功能。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票据立法,促进票据交易的发展。

我国票据法的法律体系及其借鉴国际经验

德国法系对我国票据法的影响

自清末实施法制改革以来,我国属于大陆法系,与德国的法律框架、法律概念、原则和制度基本相同。德国法系注重体系性和逻辑性,与我国法律文化有相通之处。由于德国和我国均属成文法国家,我国在票据法的章节设置及结构安排上吸收了德国的做法。在票据权利的取得、限制、票据行为规则和票据运作规则等方面,我国也借鉴了德国的经验。

英国法系对我国票据法的影响

尽管我国属于大陆法系,但我们也看到了英国法系的灵活性和注重实际性,尤其是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融合趋势下。因此,我国的票据立法也吸收了英国法系的经验和习惯做法。例如,《票据法》借鉴了英国票据法中的“正当持票人”制度,对票据权利的取得作了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人不享有票据权利;另一方面,无对价取得票据的人也不享有票据权利。考虑到我国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不以“对价”为条件,《票据法》在对无对价取得票据作出限制性规定的同时,也作出了例外规定。即因税收、赠与、继承可以无对价取得票据,但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优于前手。这一规定表明,所谓的例外并非不受任何限制,只是对因税收、赠与、继承无对价取得票据的限制较少。前者限制的结果是持票人所取得的票据权利不优于前手,不享有抗辩切断的利益。

我国票据抗辩限制制度的借鉴

在票据抗辩限制制度中,我国采纳了德国的做法,即采用消极限制的方法,将票据债务人不得为抗辩的事由一一予以规定,除此之外,均得抗辩。然而,我国也适当吸收了美国统一商法典中关于对非正当持票人可进行抗辩的列举性做法。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前提是该持票人未履行与票据债务人的约定义务。

结合国际经验的先进性

我国在制定票据法时兼收并用了德国法系和英国法系票据制度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使我国的票据制度更具先进性。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我国票据法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并在票据权利的取得、限制和抗辩等方面做出了合理的规定,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延伸阅读
  1. 票据行为的特征
  2. 票据中有哪些抗辩权,票据抗辩权的特征是什么
  3. 支票的特征有哪些
  4. 票据的特征及其转让特征
  5. 票据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票据法其它知识热门知识

  1. 到期拒付电子商业承兑如何追索权
  2. 票据诈骗罪如何认定
  3. 小规模没有开票会自动抄报税吗
  4. 虚开发票中间人有罪吗
  5. 票据的转让需要哪些条件
  6. 公司业务走现金不开票是否属于偷漏税
  7. 票据权利的取得行使和保全
票据法其它知识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