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仲裁是什么意思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程序法律知识

涉外仲裁是什么意思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10-28

 
89659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涉外仲裁是什么意思的问题。那么很多人会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有关内容,并且其中含有怎样的法律知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涉外仲裁的定义

涉外仲裁,又称国际仲裁,主要适用于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当涉外仲裁的当事人根据他们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已发生的争议提交双方同意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

涉外仲裁的条件

涉外仲裁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不同国籍的当事人

当事人具有不同的国籍,其主要营业地或住所地不在同一国家,或是由不同国家的法律组成的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2. 涉外因素的标的

争议的标的物所在地或合同的签订地或履行地在当事人一方或各方所在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

涉外仲裁的主要特点

涉外仲裁具有以下特点:

1. 涉外性

涉外仲裁包含涉外因素,与国内仲裁有所不同。它更加灵活,并受国际公约、惯例及协议规范。

2. 自治性

涉外仲裁以当事人的自愿和协议为基础。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仲裁事项、仲裁地点、仲裁的组织形式、仲裁员、仲裁程序和仲裁所适用的实体法。

3. 民间性

涉外仲裁一般由非国家机关或非官方机构进行。这种民间性对那些对官方机构不信任的当事人来说具有吸引力。

4. 中立性

涉外仲裁中的仲裁人或仲裁机构是当事人选定的,具有中立性。

5. 专业性

涉外仲裁经常涉及专门性或技术性问题,需要具备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解决。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有关争议问题的专家充当仲裁员,以促进案件准确和迅速解决。

延伸阅读
  1. 产地标记的作用
  2.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方式
  3. 合同纠纷的管辖问题
  4. 委托代理人信息
  5. 强制许可的情形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伪证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2. 审查起诉阶段的期限及程序
  3. 诉讼费用及其构成
  4. 职务侵占证人出庭的法律规定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6. 二审法官询问调解意愿
  7. 善意取得的要件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