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14
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了经济合同纠纷实行“一裁终局”制度。根据该制度,当事人选择仲裁解决纠纷后,一旦仲裁裁决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行诉讼。然而,有些当事人在接到裁决书时,发现裁决结果与预期差距甚远,不知如何应对。
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了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具体情形包括:(一)没有仲裁协议;(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三)仲裁庭的组成或程序违反法定程序;(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六)仲裁员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核实裁决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如果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裁定撤销。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期限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申请后的两个月内作出裁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被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然而,被申请人可以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仲裁机构无权仲裁;(三)仲裁庭的组成或程序违反法定程序;(四)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五)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六)仲裁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如果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