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重新审判后的不同结果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3
一、重新审判后的处理原则
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的基础上,重新审判应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实行全错全改、部分错部分改、不错不改的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二、重新审判的不同结果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诉或者抗诉;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无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如果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并立即执行,直接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3、对于应当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的案件,原判决、裁定没有分别定罪量刑的,应当撤销原判决、裁定,重新定罪量刑,并决定执行的刑罚;4、对于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如果经再审查清事实,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如果经再审仍无法查清事实,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原审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刑事诉讼二审应当发回重审的情形
一、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案件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认为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二、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案件
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中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时,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包括:1) 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公开审判的规定,如案件性质不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犯罪嫌疑人也不是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但在一审中没有进行公开审判,或者据以定案的证据没有当庭质证等;2) 违反回避制度,即合议庭组成人员中及有关人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情况,例如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或其他应当自行回避的人员没有回避等;3) 剥夺或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如某审判员在庭审中未允许被告人进行辩护或最后陈述;未依法为盲、聋、哑、未成年人或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对当事人、辩护人关于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的申请置之不理或无理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民事赔偿要求未依法受理等;4)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如不具备审判员、助理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法定资格的人参加合议庭;实际参加法庭审理的法官与法律文书中署名的审判长、合议庭成员不一致;审判委员会在委员未过半数的情况下研究并决定案件等;5) 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