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7 更新时间:2023-11-20
当事人在订立仲裁协议时,可能因对仲裁机构的认识不深而无法正确表述仲裁委员会的名称。例如,当事人可能会将“上海仲裁委员会”表述为“上海市仲裁委员会”、“上海市政府所属的仲裁委员会”或“上海市经济仲裁委员会”等。尽管这些表述存在一定瑕疵,但从文字和逻辑上并没有歧义,并且能够确定仲裁机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和上海市高院的处理意见,只要仲裁协议的文字和逻辑没有歧义,能够辨别和确定当事人选择的仲裁机构,就应当认定仲裁协议有效。
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对仲裁机构名称不了解,导致援引的仲裁机构名称有瑕疵。对此,只要能辨别出仲裁机构,就应当认定仲裁协议有效。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对仲裁机构设置不了解,导致约定的仲裁机构根本不存在。例如,某仲裁协议约定:“发生争议以后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仲裁委员会仲裁。”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立区的市设立。因此,如果约定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仲裁委员会”是不存在的,那么双方的仲裁协议是无法执行的,应当认定其无效。
当事人在国际贸易中选择两个仲裁机构的情况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只要仲裁条款对仲裁机构的约定明确,并且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就应当认定仲裁协议有效。因此,如果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选择了两个以上的仲裁机构,鉴于这类协议体现了双方要求仲裁的意愿,且只要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就可以执行,应当认定仲裁协议有效。
对于只约定仲裁地点而未约定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复函给出了不同的认定标准。根据复函的不同,这类条款的效力问题可以确认为无效、有效或根据仲裁协议达成的时间确认。然而,笔者认为,对于只约定仲裁地点而未约定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应当具有可执行性。只要将约定的“甲方所在地”、“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地”理解为存在仲裁机构的行政区划,就可以确定相应的仲裁机构。根据我国目前的仲裁机构设置制度,直辖市、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设区的市都设有相应的仲裁委员会。因此,只要存在一个或多个仲裁机构,根据文字和逻辑可以确定双方选定的仲裁机构,从而认定仲裁协议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认为,当事人既约定通过仲裁又约定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议的仲裁协议违反了仲裁排除法院管辖的基本原则,应当认定该仲裁条款无效。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草案和最高人民法院复函的不同,对于这类条款的效力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草案的精神,如果当事人约定可以同时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那么双方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争议解决。因此,对于既选择仲裁又选择诉讼的仲裁协议,应当根据具体约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