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土地权属争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利用 > 土地使用权法律知识

解决土地权属争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28

 
8872

农村土地权属争议解决的基本原则、推进步骤和实施方案

基本原则

尊重历史

一是尊重历史上的制度规范。推进土地权属争议处理,首先要尊重历史上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发布的不同规定,这是符合法治原则的。比如宅基地的“一户多宅”问题,不能以1998年《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户一宅”为标准,应当尊重不同时期的不同规定。

二是尊重历史上部分人的正当、合理需求。对于未经审批的违法违规宅基地,要区别对待,与不具正当性违法违规区分开来。

面对现实

一是要面对土地权属争议规模巨大、程度激烈的现实。土地权属争议解决机制建设,必须考虑到解决权属争议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阶段性特征。

二是要面对法律依据不足、且短期内难以到位的现实。解决土地权属争议的实体和程序规则,尤其是法律不足是当前制约土地确权和化解权属矛盾的主要因素。

三是要面对农村村民自治机制不健全的现实。土地权属争议的解决涉及重大利益和复杂的法律政策,如果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地将疑难杂症推给所谓的村民自治,可能会制造更多、更大的问题。

汲取经验

一是汲取地方在土地确权登记、化解权属争议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各地探索取得的经验难能可贵,应当及时总结提炼,适时推广,提高确权质量。

二是汲取域外的有益经验。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在土地确权登记中设立专庭并从速审判土地权利诉讼案件的做法。

统筹协调

一是将土地权属争议的解决和土地确权、土地制度改革及土地统一登记实践协调起来。要把握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改革的节奏,处理好过渡期和常态的关系。

二是要统筹处理好纵横两大关系。在纵向方面,要协调好中央顶层设计、地方指导监督和村民充分自治的关系。在横向方面,要处理好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关系。

依法依规

一是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明确规定,守住制度底线。

二是按照法治的精神,原则推动、指导土地权属争议的解决。

推进步骤

土地权属争议解决机制建设分为过渡期和常态化阶段。

过渡期(2020年之前):加快过渡期应急制度建设,推动建立土地确权登记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土地及相关产权法庭,研究起草常态法律法规。

常态化阶段(2020年之后):土地权属争议的实体、程序法律逐步健全,制度构成中法律成为主体,解决方式中诉讼成为主渠道。

实施方案

过渡期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过渡期应急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国务院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规章或部委规范性文件,解决目前农村土地房屋权属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一户一宅之户的标准、村民自治规则等具体实践问题。

二是推动建立土地确权登记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土地及相关产权法庭,以解决土地权属登记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提高审理效率。

三是研究起草常态法律法规,包括土地登记法、土地法、土地权属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

延伸阅读
  1. 农村建房办土地使用证怎么办理
  2. 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程序是怎样的
  3. 村内土地纠纷如何处理
  4. 没有林权证的山可以抵押吗
  5. 集体土地使用证有效期

土地利用热门知识

  1. 国有土地开发有钉子户怎么办
  2. 承包林业局的土地有什么风险
  3. 工商企业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收费用吗
  4. 村里开具土地证明是否有效
  5. 离婚案件中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问题有哪些
  6. 土地复垦需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7. 湖北天门失地保怎么办
土地利用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