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17
被执行人提出执行异议是指被执行人对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提出异议。根据执行过程中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在收到书面异议后的十五天内进行审查。如果异议理由成立,法院会裁定中止对该执行标的的执行。如果异议理由不成立,法院会裁定驳回异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5条和227条的规定,执行异议的申请主体包括案件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案外人。这一条新增的规定旨在保护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扩大了执行异议的主体范围。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异议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案外人可以口头提出异议,但必须形成笔录。尽管口头提出是例外,书面提出仍然是主要方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5条的规定,只有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对执行行为提出执行异议。对于可以提出执行异议的执行行为以及是否需要提供证据材料,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案外人异议的处理,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应当提交必要的证据来证明执行行为的违法性。
这样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约束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只有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能够提供一定证据证明执行行为的违法性,才能提出执行异议。这样做可以防止被执行人和利害关系人滥用执行异议来拖延案件执行、转移财产或阻挠案件执行。
(2) 节省司法资源。被执行人或利害关系人随意提出执行异议会浪费司法资源,占用有限的司法资源。限制执行异议的提出有助于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