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人执行异议规定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4-03
执行异议的行为人可以是案外人,除了案外人,当事人与厉害关系人都可以向法院提起异议。对于向法院提起异议的,应先向法院提供一份执行异议申请书。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案外人执行异议规定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案外人在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如果异议理由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如果异议理由不成立,法院将裁定驳回异议。当案外人或当事人对裁定不服,并认为原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时,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如果裁定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案外人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外人执行异议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应当在该执行标的执行程序终结前提出。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异议,经审查后,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一)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益,法院将裁定驳回其异议;(二)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益,法院将裁定中止执行。
三、案外人执行异议的条件
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具备以下条件:(1) 异议提出人必须是案外人,而不是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只有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提出异议,才不属于案外人异议。(2) 异议提出人必须主张自己对执行标的的权利。这包括主张对该标的享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利。在实际操作中,案外人通常主张能够排除法院强制执行的物权,如所有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等)或用益物权,如土地使用权。其中,所有权异议是最常见的情况。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的权利也可能是债权,如案外人可能对执行的标的物有租赁使用权、买回权、借用使用权,或者有请求被执行人向自己交付该标的物的权利。总之,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是构成案外人异议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案外人仅仅是对法院的执行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这不被视为案外人异议。(3) 异议应当向执行法院提出。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与之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负责。然而,一些非法院作出的法律文书也由相应法院执行,因此,经常会出现执行主体与法律文书制定主体不同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70条第1款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4) 案外人执行异议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提出。如果执行程序已经结束,案外人再提异议将被视为新的异议,应通过新的诉讼程序解决,而不能作为执行异议处理。(5)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时,负有举证责任。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供必要的证据加以证明,并阐明相关事实。异议提出应以书面形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