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1-04
劳动法作为一种劳动者保护法,其在劳动合同纠纷中的证明负担分配必须体现其基本原则。社会分工的存在决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他们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劳动者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弱者,是一个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法律的保护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正是由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拥有大量信息,而劳动者很少掌握相关信息。因此,我国法律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必须对其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劳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是为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配备、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该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制定的,由国家经贸委发布。DB23/T1496《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发布日期为2012年12月11日,实施日期为2013年1月11日。
劳动保护用品包括以下几种:
(1)安全帽类:用于保护头部,防止撞击和挤压伤害,主要有塑料、橡胶、玻璃、胶纸、防寒和竹藤安全帽。
(2)呼吸护具类:用于预防尘肺和职业病,分为防尘、防毒、供养三类,按作用原理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
(3)眼防护具:用于保护眼睛和面部,防止外来伤害,包括焊接用眼防护具、炉窑用眼护具、防冲击眼护具、微波防护具、激光防护镜以及防X射线、防化学、防尘等眼护具。
(4)听力护具: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时使用,包括耳塞、耳罩和帽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