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0-31
根据富阳市人民法院的裁决,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进入用人单位工作,双方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应被认定为工伤。
根据法院的判决,如果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假身份信息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劳动者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审:富阳市人民法院(2012)杭富行初字第15号(2012年12月5日)。
二审: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浙杭行终字第16号(2013年2月22日)。
原告:杭州富阳市盈泰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泰公司)。
被告:富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富阳市社保局)。
第三人:周大庆。
周大庆的妻子韦柳沙于2011年10月份进入盈泰公司工作,2012年2月20日韦柳沙以韦秀娟的名义与盈泰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盈泰公司为“韦秀娟”缴纳了工伤保险。同年4月22日7时30分,韦柳沙在骑电动自行车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死亡。富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韦柳沙不负事故责任。
5月23日,周大庆向富阳市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富阳市社保局要求盈泰公司提供相关证据。盈泰公司提供了相关材料,但富阳市社保局仍作出韦柳沙为工伤的认定决定。盈泰公司不服该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
富阳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尽管韦柳沙冒用他人身份,但与盈泰公司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韦柳沙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亡,且其本人不负交通事故责任,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富阳市社保局在调查后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韦柳沙为工伤。法院认为该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
盈泰公司提出韦柳沙发生交通事故时不是在上班途中,但富阳市社保局已经调查并认定为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富阳市社保局在工伤认定时已向盈泰公司发出举证通知书,但盈泰公司未能提供相关证据。因此,法院认为盈泰公司的主张不成立。
根据以上情况,富阳市人民法院判决维持富阳市社保局的工伤认定决定。
盈泰公司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但在二审中撤回了上诉。
工伤认定案件的法律适用一般较为简单,但涉及的利益关系可能十分复杂。在解决矛盾纠纷时,需要考虑多层次的法律关系。本案涉及三个问题:劳动关系的确定、冒用身份是否影响工伤认定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劳动者提供虚假信息属于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然而,劳动合同无效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即使劳动者冒用他人身份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只要该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双方就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只有职工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自残或自杀的情况下才不认定为工伤。本案中,韦柳沙冒用他人身份,但与盈泰公司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韦柳沙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认定标准。因此,她应被认定为工伤。
在实践中,对于冒用身份的职工是否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存在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职工冒用他人身份导致用人单位无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应由职工自己承担后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用人单位未尽审查义务,导致冒用身份的事实发生,应由双方根据过错比例分担责任。然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而冒用身份的职工与社保部门之间在事实上成立了工伤保险关系。因此,冒用身份的职工在发生工伤时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