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11
工伤事故伤害之后,与公司签订工伤赔偿协议是否有效,以及工伤职工及其家属是否有权申请劳动仲裁,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确保工伤赔偿协议的无风险性,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
第一,协议内容应包含保留条款,明确规定工伤职工及其家属对工伤保险待遇的后悔情况下如何计算赔偿。
第二,要了解工伤职工可能达到的伤残等级,并考虑实际赔偿款与应得赔偿款之间的差额。同时,需要考虑劳动者家庭经济情况、用人单位的经济实力以及协议签订当时的客观情况。例如,如果劳动者急需医疗费,而用人单位要求先签订协议再支付医疗费,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这是对用人单位的强制性规定,意味着在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相应费用。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常会通过协商解决工伤待遇纠纷,以节约仲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因此,工伤赔偿协议书应运而生。那么,工伤赔偿协议书是否有效呢?
在具体案件中,如果双方签订工伤赔偿协议时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趁人之危的情况,该协议应视为有效。作为劳动者,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应反悔。然而,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明显低于法定赔偿标准,劳动者可以依据显失公平原则,启动劳动仲裁程序,重新主张工伤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