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延长了仲裁时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法律知识

劳动纠纷延长了仲裁时效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1-09

 
7683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延长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必须在1年内提出仲裁申请,该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一审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修改

200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了一审。草案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六个月。然而,一些常委会委员和地方提出,许多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大多在年底才结算,一些劳动者可能因为维持劳动关系而不敢主张权利,六个月的仲裁时效期间过短,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审延长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

2007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二审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由六个月延长为一年。全国人大法律委经同财经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研究,建议适当延长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并增加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通过和实施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制定旨在解决劳动争议案件诉讼程序复杂、时间过长的问题,将诉讼时效延长为一年,对劳动者来说是利好消息。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

根据现行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必须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而“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具体含义容易引起争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将其解释为“指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延长仲裁时效期间的原因和具体规定

尽管最初将仲裁申请期限限定为60日是为了尽快解决劳动争议,但在实践中,时效太短往往导致劳动者失去法律救济的机会,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现行的仲裁时效限制使许多劳动者不得不放弃仲裁途径,多年前被拖欠的劳动报酬往往难以追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法将仲裁时效从“60日”延长到“一年”,并具体规定了以下内容:

1. 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延长至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提起仲裁申请。

2. 规定了仲裁时效中断制度。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为期一年的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 规定了仲裁时效中止制度。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为期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4. 对于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劳动争议,其仲裁时效不受“一年”的限制,即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追讨拖欠的工资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然而,当劳动关系终止后,劳动者如果要追索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劳动报酬,则必须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因此,从2008年5月1日起,只要劳动者没有离开用人单位,双方劳动关系存续,即使是10年前单位拖欠的工资也可以通过仲裁追回。然而,该法对于2008年5月1日之前的类似争议是否具有追溯力,还需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

延伸阅读
  1. 劳动纠纷追讨时间是多久
  2. 辞职后可否进行劳动纠纷仲裁
  3. 申请仲裁的程序是怎么样的
  4.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
  5. 劳动仲裁仲裁时效的详细解析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结婚迁走户口后是否可以迁回原籍?
  2. 员工乐捐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探讨法律适用
  3. 被判刑军人的工龄如何计算
  4. 不请假扣双倍工资合法吗
  5. 劳动监察部门有执法权吗
  6. 劳动关系有哪些特征
  7. 劳动仲裁成功对金额不满意起诉到法院会败诉吗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