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6-0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举证责任的规定
举证责任的定义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请求,有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其主张将无法获得法律的支持。例如,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工资,就需要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如果无法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要求发放工资的请求将无法获得法律的支持。举证责任在纠纷解决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
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然而,任何原则都有例外。在分配举证责任时,需要考虑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以及举证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劳动争议中的举证责任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由于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许多证据都在用人单位的掌控之中,例如各种劳动人事资料。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无法获得这些证据材料。为了确保举证责任的公平分配,劳动仲裁律师认为有必要对特定事项进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规定。
举证责任倒置
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将通常情况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另一方当事人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无法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在劳动法领域,举证责任倒置也广泛存在。
劳动争议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3条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或劳动者直系亲属对于是否构成工伤发生争议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