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6 更新时间:2024-08-27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停止工作或缩短工作时间时,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因此,工资应当按照正常标准进行发放。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一、根据气象台发布的预报气温,用人单位应当调整工作时间,但在紧急处理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的情况下除外。具体规定如下:
二、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调整其作业岗位,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三、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也不得安排他们在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如果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或缩短工作时间,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的工资。
关于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标准和时长,各省份存在差异。全国其他省市一般采用月度或日度两种发放标准。
按月发放的地区中,山西、江西等省份的高温津贴金额最高,每月为240元,浙江省为225元,而山东省的津贴最低,为每人每月120元。
按天发放的地区中,天津的标准最高,为每天24元,而贵州的标准最低,为每人每天8元,相差2倍。
多数东部地区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较高,而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发放标准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