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解除劳动关系是怎样规定的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2-10
法律对解除劳动关系的规定
一、解除职务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企业有权利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包括职工奖惩制度、经理人员管理制度、公司守则等等。对于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人员,根据其业绩和过失情况,可以给予奖励和处理。企业对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人员进行行政处理完全属于企业的自主权。当然,被处理的人员应当具有申辩的权利。法院一般不受理属于企业自主权范围内的行为。
二、开除和除名的规定开除和除名是企业对职工的一种具有行政性质的处分或处理。然而,这两种情况必须依法处理,即必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才能生效。开除和除名的性质不同。开除是企业对职工的一种行政性处分,是《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的八项处分中最严重的一种。开除意味着终止劳动关系,这是一种剥夺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因此,如果由此产生纠纷,应视为劳动争议,需要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解决。除名是一种剥夺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但除名不是对职工的行政处分,而是一种专门的处理。开除的实体要件是职工有错误的行为且情节严重;而除名只针对连续旷工15天或年累计旷工30天的职工作出的专门处理,旷工的理由不是免除处理的充分必要条件。辞职和离职与开除、除名不同,虽然这两种情况也在《职工奖惩条例》中有规定,但是这两种行为都是由职工主动提出,企业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三、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关系依法提前终止的行为。解除劳动合同是一种严肃的法律行为,必须依法作出决定,不能由企业自主决定。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包括三种情况:职工与企业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单方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职工单方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企业单方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又分为三种情况:职工有过错被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职工有原因被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依法裁减人员。职工单方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分为两种情况:职工依法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和职工无过错而单方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无论是企业单方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还是职工单方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都必须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此外,企业无论因何原因或依据《劳动法》的哪条规定单方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都必须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这是单方解除与职工劳动合同的无条件程序规定。
四、劳动合同的终止情况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根据约定劳动合同失效,劳动关系不再存在;另一种是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期限届满,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不再存在。一般来说,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是最常见的情况,也有约定条件终止的情况。综上所述,终止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况很多,根据法律的规定,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也各不相同。当事人应根据法律规定的实体和程序要件提出自己的仲裁或诉讼请求,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对唐小东终止劳动关系的情况分析,如果仅仅涉及解除总务经理职务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上级工会或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如果涉及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企业必须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将理由通知工会。由于此案涉及的是工会主席本人,工会委员会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然而,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并没有将解除唐小东劳动合同的理由通知本企业工会。根据程序法优先适应于实体法的法律原则,此案提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企业将面临败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