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9-23
人员借用是指一个单位的员工被派往另一个单位工作的情况。在法律上,并没有借用劳动的概念,只规定了可以派遣人员工作,但劳动关系仍然与原单位存在。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劳动者有权要求连续计算工作时间,并要求在原单位享受合法的劳动待遇。这种借用通常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因为没有关联关系,就会形成劳动派遣关系,而劳动派遣必须具备合法资质。
劳务关系是一种传统的经济社会关系,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主体之间,根据民事法律规范,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按约定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广义上,劳务关系包括承揽、承包、运输、技术服务、委托、信托和居间等。劳务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劳务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都是法人或公民,也可以一方是法人,另一方是公民。劳务合同的内容主要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约定,可以口头约定,也可以签订书面合同。
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无需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存在人身隶属关系。
劳务关系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劳务关系可能产生的责任一般是违约和侵权等民事责任。
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劳动者除了受一般民法保护外,还受劳动法的特别保护。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包括三个要素:主体资格、从属关系和劳动性质。
在实践中,有些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要存在实际用工,就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劳动关系的认定只是一个标准和举证问题。
根据理论,劳动关系的基本标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辅助标准包括: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条件。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合同,但同时具备一定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劳动关系既具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又具有实现这种关系的隶属性。平等性是由劳动力市场等价交换原则决定的,表现在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或服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双方之间形成一种等价有偿的关系。但这种平等性只体现在劳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建立以及条件和内容的确定必须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支配或指挥,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此时双方形成了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具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