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对雇工在执行职务活动中受有损害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18
论雇工从事雇用合同行为受到损害的司法救济
雇主对雇工的侵权责任
一、引言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侵权责任以及企业法人对其工作人员在经营活动中的侵权责任。然而,对于雇主的侵权责任,《民法通则》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并未作出规定。因此,在实践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在雇工从事雇用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损害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雇用关系和雇用合同
雇用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私有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劳动关系。雇用关系的基础是雇用合同,该合同是雇工按照雇主的指示,利用雇主提供的条件,以自己的技能为雇主提供劳务,并获得劳动报酬的合同。雇用合同具有以下特征:首先,雇主对雇工有特定的支配和约束权,即雇工在受雇期间受雇主意志的支配与约束;其次,雇主与雇工之间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雇主的行为或不作为是导致损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再次,雇工通过提供劳务直接为雇主创造经济利益和其他物质利益,而雇主则承担这种利益并向雇工支付报酬。
三、雇主对雇工的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雇主对雇工在执行职务活动中所受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因为雇工为雇主完成工作,雇主是受益人,根据公平原则,应当维护受益人和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此外,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适当的劳动条件,保障雇工的安全。如果雇主未能履行这些义务,导致雇工受伤,雇主应当承担责任。雇主与雇工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雇工也应享有受劳动保护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这些权利。
四、雇主责任是侵权民事责任
雇主对雇工所受损害承担的民事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而非合同责任。这是因为雇工要求赔偿的权利不是基于合同产生的,而是基于劳动保护所享有的。雇主侵犯的是雇员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而不是雇工的债权。
五、雇主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雇主对雇员在从事雇用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损害所承担的侵权民事责任是无过错责任。虽然有人认为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证明雇主是否有过错,而且有时损害与雇工的过错无关。如果适用过错责任原则,雇员将无法得到赔偿或赔偿不足。因此,笔者认为雇主责任的性质是无过错责任。
六、雇主责任的构成要件
雇主对雇员所受损害承担民事责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受害人必须是雇工,即在雇用合同关系下为雇主提供劳务的人。
2. 雇工必须在完成受雇工作中因工伤事故而遭受损害。
3. 雇主不能有免责事由,即不能证明雇主没有违反保障雇工安全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