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哪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给劳动者经济补偿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事实劳动关系法律知识

用人单位哪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给劳动者经济补偿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5-24

 
73937
用人单位在辞退员工的时候,哪怕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也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也有例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给劳动者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1、劳资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实施经济性裁员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2、用人单位实施非过失性辞退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情形包括:- 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3、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如强行给员工“放假”、“停工”等;-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仍未支付工资,少支付加班费等;-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未缴纳或缴纳标准低于法定标准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如规定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等;-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4、用人单位依法裁员

用人单位依法裁员时,需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如属以下情形,用人单位可以实施经济性裁员,但应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5、劳动合同终止时不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劳动合同终止时一般应支付经济补偿,但如属以下情形,用人单位可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同意续订且未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但劳动者不同意续订;- 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劳动者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但因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

经济性裁员补偿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经济补偿金应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对于前述第2、4、5种情况,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如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应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延伸阅读
  1.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2. 辞退员工补偿标准解析:补偿金与辞退原因的关系
  3. 南京劳动关系转移备案新政
  4. 辞退实习期员工是否合法?符合条件合法
  5. 离职多久中断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一、劳动关系的确认
  2.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3.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4. 企业员工和公司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5. 案情
  6. 仲裁结果
  7.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