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9-15
劳动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一方只能是劳动者个人,另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而雇佣关系的主体范围更广泛,凡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均可形成雇佣关系。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仅具有平等性,而且具有隶属关系,即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用人单位的领导、管理下从事工作。而在雇佣关系中,双方地位处在同一个平台上,劳动过程主要依靠劳动者独立完成,劳动内容也并非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法调整,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劳动法属于社会法范畴,所维护的“劳动利益”是一种社会利益。而雇佣关系主要受民法调整,对雇佣关系的规定比较宽泛笼统,主要遵从当事人意思自治。
劳动关系主体间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先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雇佣关系主体之间产生劳动纠纷,则适用民事争议处理程序,当事人可以采用仲裁或者诉讼的解决方式。
在雇佣关系中,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而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用人单位适用工伤保险进行赔付。
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许多方面受到国家的干预,体现国家的意志,须以国家法定的工资、劳动时间、劳动保护等条款为内容。而在雇佣关系中,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是通过双方的自由协商来确立的,用人单位也非必须为劳动者办理工伤、养老等劳动保护。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有长期、持续、稳定地在用工单位工作的主观意图,同时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是以劳动者长期为单位提供劳动为目的。而在雇佣关系中一般是以完成一项或几项工作为目的,不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