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劳动关系法调整的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不属于劳动关系法调整的有哪些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3-09-15

 
73755

不适用劳动法的情况

根据《劳动法》第2条和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属于《劳动法》所称的劳动者,因此不适用《劳动法》。

1. 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依法行使国家职权的行为不属于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因此不能被视为雇员。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国家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如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机关工作人员)也不适用《劳动法》。

2. 农村劳动者(或称农业劳动者、农民)

农民劳动关系是否由《劳动法》调整存在争议。现行立法的态度是,农村劳动者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合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农民与村民委员会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因此不受《劳动法》调整。但是,如果作为乡镇企业的职工或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与相应的企业、雇主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仍应适用《劳动法》。

3. 现役军人

现役军人肩负着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重任,这是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任何国家均规定现役军人不适用《劳动法》。

4. 家庭保姆

家庭保姆是否适用劳动法在各国规定不同,有的国家规定家庭保姆适用劳动法,但大多数国家规定家庭保姆不适用劳动法,我国也是如此。教师、医生等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是否适用《劳动法》。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 主体不同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2. 关系不同

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虽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实际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与劳动关系相近的劳务关系两个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或者说是经济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彼此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一种相对于劳动关系当事人,主体地位更加平等的关系。

3. 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4. 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而劳务关系则适用《合同法》。

5. 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

劳动关系用劳动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是书面的。而劳务关系须用劳务合同来确立,其法定形式除书面的以外,还可以是口头和其他形式。

延伸阅读
  1. 劳动合同期限的分类
  2. 公司变更原有职工的法律维权方式
  3. 离职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4. 涉外劳动纠纷案件的处理方法
  5.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2.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临时工伤亡赔偿标准
  7.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合同下载

  1. 程序员聘用合同范本
  2. 网络程序员聘用合同范本
  3. 员工聘用合同范本
  4. 旷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