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11-21
不认可劳动关系并不意味着劳动仲裁的终局。劳动仲裁的终局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此类争议涉及的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
此类争议包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纠纷。
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是确定纠纷是否属于劳动纠纷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中,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求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作为立案依据。然而,一些用人单位为逃避责任而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劳动者能够证明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仲裁机构就应当受理劳动案件。如果用人单位否认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应当由其举证证明。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仲裁条例》的规定,提出仲裁申请的一方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然而,劳动部的相关规定却将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定义为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根据法律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劳动争议仲裁条例》规定应当失去效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司法和仲裁机构却仍然适用该条例。实践表明,60日的诉讼时效对劳动者不利。根据举证责任的要求,对于是否超过仲裁时效的问题,应当由主张超过时效一方举证证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仲裁庭或人民法院常常要求劳动者举证证明自己提起仲裁申请没有超过时效。由于劳资双方在争议发生前通常有较长时间的协商过程,双方会尽量避免留下书面证据。因此,当劳动者被迫申请仲裁时,往往已经超过了60日的时效。因此,筆者认为,应当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争议发生时间,如果用人单位不能举证,则应认为劳动者提起仲裁没有超过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