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11
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而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
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着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务关系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名义进行工作,由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以本人的名义从事劳务活动,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的条款及内容,国家常以强制性法律规范来规定。劳务合同受国家干预程度低,在合同内容的约定上主要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劳动合同中,企业对职工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有进行奖惩的单方权力。劳务合同中,任何一方的内部规章制度不能成为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
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支配权归用人单位行使,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隶属关系。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方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
劳动关系中的职工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劳务合同关系中的劳务提供者不享有上述权力,无权干涉或者过问企业的生产经营。
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务合同中,劳务提供者可以自行安排提供劳务的时间。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设备。劳务关系中,工具、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提供由劳务提供者自行决定。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负有进行职业培训的义务。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的技能提高不是其义务。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有许多强制性的义务,如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务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
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以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为特征。劳务合同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可以以货币、实物或有价证券等方式支付。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获取的报酬表现为工资。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获取的报酬为劳务费。
劳动合同不履行、非法履行所产生的责任不仅有民事上责任,还有行政上的责任。劳务合同所产生的责任只有民事责任。
劳务争议的保护时效为两年,劳动仲裁的申诉时效为六十日。
劳动合同纠纷应先到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然后才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务合同纠纷可以诉讼,也可以经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劳动关系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劳动者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由过错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