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11-15
竞业限制条款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约定,其签约双方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但在谈判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为了平衡这种差异,劳动合同受到基准规范的约束,劳动合同当事人的约定内容应高于基准规范而不能低于其要求。根据《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由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年,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竞业限制的,不得再约定提前通知期。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该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可以在不超过法律规定的三年内自由约定。
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21世纪,任何秘密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散布开来,成为公众知晓的信息。商业秘密并非绝对保密,因为老板、高级管理人员、员工甚至客户都可能接触到这些秘密,从而成为泄密者。一旦商业秘密泄露,竞业限制义务也即终止。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在商业秘密进入公知状态后,保密条款和保密协议约定的内容自行失效。
因此,竞业限制的期限并不必须过长,且一旦商业秘密被泄露,竞业限制义务也随之终止。
用人单位在确定竞业限制期限时通常会考虑商业秘密在市场竞争中的持续竞争优势时间以及员工对该商业秘密的掌握程度和技术水平。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商业秘密有不同的保密期限,因此用人单位可以与员工协商确定竞业限制期限。只要约定的期限不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长竞业限制期限,并给予劳动者合理的补偿,即可生效。不同地区对竞业限制期限的最长规定有所不同。例如,《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市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和《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规定,竞业限制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规定,竞业限制期限根据员工涉及的技术秘密密级、所处保密岗位或受到的特殊训练等情况而定,一般为2至5年;超过5年的,应经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批准。
总之,未约定竞业限制期限的情况下,默认竞业限制期限为2年。但无论竞业限制期限有多长,一旦商业秘密公开成为公众知晓的信息,竞业限制条款自然失效,员工不再受其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