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2-29
当入职合同丢失后,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劳动者应向原用人单位提交书面申请,请求补发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该申请应明确说明入职合同的丢失情况,并请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办理补发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请求,劳动者可以以此为理由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申诉。劳动仲裁机构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调解或者裁决。
劳动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书即为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该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劳动关系解除的证据。
一些不正规的公司为了招聘更多员工,可能会在面试时随意安排岗位,导致入职后发现与面试时的岗位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应当意识到这家公司的不规范性。正规的公司会根据岗位需求和员工能力进行匹配,入职时会明确告知岗位职责。如果入职岗位与面试岗位不一致,往往是将新员工调配到销售岗位。这是因为销售岗位的底薪较低,主要通过业绩提成来获得报酬,因此需要大量员工。
一些公司的OFFER上可能明确写明了薪资待遇,但劳动合同却没有明确写出。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会以业绩未达标等理由削减员工的收入。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依据,如果连基本的薪资待遇都没有明确写明,就只能自己承受损失。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务必要仔细阅读试用期工资、转正后工资和工资结构等内容,并要求在合同中明确注明,以免发生纠纷。
许多公司会组织入职培训,尤其是技术型岗位。既然是公司安排的培训,费用应该由公司承担,而不是由员工自己支付。作为公司的员工,入职培训是为了满足岗位需求而安排的。因此,公司组织的培训应由公司承担相关费用。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主要目的是督促双方遵守权利义务,并为发生纠纷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以确保双方关系有法可依。因此,对于那些内容单一的入职协议等简易合同来说,实际上缺乏劳动合同应具备的必要条款,不符合劳动合同法对合同的定义。然而,经双方签字盖章的简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劳动关系的证据。
入职前签订的协议并不构成劳动合同,属于职业意向。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