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9-1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因此,用工不满三个月的情况下,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在过去,临时工是指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用工方式。然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来,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都应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因此,过去意义上的临时工已经不复存在。用人单位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时,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建立各种权益。
对于在本企业连续工作已满10年的临时工,续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根据本人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同时,用人单位及劳动者本人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享受有关保险福利待遇。
在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之前,我国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其用工制度是员工一旦进入单位就一直在该单位工作,直至退休,这被称为固定工。相对于固定工,单位为满足临时性工作需求而招聘的员工被称为临时工。由于固定工要一直工作到退休,所以他们通常享有较好的待遇和福利。而临时工则是短期工作,因此待遇和福利相对较差。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出台改变了中国几十年来的传统用工制度,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打破了一做到底的旧观念。劳动合同引入了合同期限的概念,使得劳动合同可以终止。当劳动合同终止后,单位可以合法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在这样的制度下,固定工和临时工的区分已经不再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近10年后,临时工的说法已经很少听到,只在一些国有企业和国有转制的企业中还存在。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员工,只要签订了劳动合同,都应被视为单位的正式员工,其福利待遇应根据合同约定、公司规章制度或法律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