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28
(1) 劳动合同主体合法
劳动合同主体合法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身份和基本情况符合法律规定。企业一方应包括企业名称、经营地、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劳动者一方应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 劳动合同客体合法
劳动合同客体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确定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它是企业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直接体现,也是产生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
(3) 劳动合同主体的权利义务符合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依据劳动合同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劳动合同的内容分为法定条款和协商条款。法定条款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协商条款是指法律法规未作规定或未作明确规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的条款。在劳动合同中,法定条款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根据《劳动法》第19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包括:
(4) 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是指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即当事人双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的起始和终止时间。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劳动合同制度发挥功能的内部条件,也是劳动合同成立的必备条款和判定劳动合同效力的依据。根据《劳动法》第21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 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约定了具体明确的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是固定的,如半年、一年、三年等。
(b)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只约定了起始时间而没有约定终止时间。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是不固定的。
(c) 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约定了完成某项工作或工程作为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劳动合同的起始日期为工作或工程开始之日,终止日期为工作或工程结束之日。尽管此类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的期限,但实际上属于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5) 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应履行的岗位、职务以及完成的生产和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
(6)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是用人单位设定的劳动者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工作条件。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包括劳动设施、工具、设备、安全防护措施等。
(7)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返还和履行劳动义务后应享受的一项重要劳动权利,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应履行的一项义务。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劳动合同中应约定工资标准、支付方式和日期等。
(8) 劳动纪律
劳动纪律是员工在生产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工作秩序和行为规则。劳动纪律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保证条件,是规范员工劳动行为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中一般不需要详细约定劳动纪律的内容,只需原则约定劳动者应遵守企业的劳动纪律,具体的纪律规范由企业在劳动规章中规定。
(9)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是指通过一定法律事实解除尚未到期劳动合同的条件。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外,当事人双方可以商定其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
(10)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指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劳动合同,或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中规定违反劳动合同责任的内容体现了劳动权利义务平等和对等原则,促进并保证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履行劳动合同、维护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以下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一)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订立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与否主要依据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条件有三种:
首先,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欺诈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以引诱对方做出错误意思表示;胁迫是指以对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做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违反了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因此,此类劳动合同为无效劳动合同。此外,其他以恐吓、威逼等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或变更的劳动合同也属于无效劳动合同。需要指出的是,此项内容适用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其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这指的是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只规定自己的权利,而对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责任没有作出规定。这种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劳动合同。
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自然无效。无效劳动合同有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用人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或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劳动者不具备劳动行为能力或未满16周岁等;二是劳动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工作时间超过国家规定、不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
无效劳动合同自订立时起即无法发挥法律约束力。法律规定无效劳动合同的起算时间为订立时,因为无效劳动合同的订立本身就是错误的,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劳动合同不应被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