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15
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竞争有积极因素,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然而,竞争也存在着许多与生俱来的弊端,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是指在市场交易中违反诚实信用和商业道德原则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在法律上并不容易。原因有三个:一是不正当竞争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不正当竞争的规范程度不同,因此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界定也不相同;二是不正当竞争具有多变且不确定的特点;三是不正当竞争是个约定俗成的叫法,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定义标准。
不正当竞争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起源于19世纪末期。最早使用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一概念的是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随后,德国于1896年制定了第一个专门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此后,许多国家也相继制定了有关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
各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有所不同。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营业中为竞争目的采取违反善良风俗和普遍商业道德的行为。美国则将不正当竞争概念实际上等同于不正当商业惯例,并通过反托拉斯法来进行调整。其他国家如前南斯拉夫、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该法规定了商业交易中应遵循的自愿平等、公正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认的商业道德,将不正当竞争解释为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这一定义与国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定义基本一致,包括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违反市场经济准则、违法性以及损害他人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危害性。
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限于直接竞争对手之间,还包括受其影响的其他经营者和行为人。因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发生在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也发生在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非同类商品经营者之间。它存在于所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者之间。因此,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指参与商品生产、流通等市场经济活动的行为者,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和商业道德,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大体上可包括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公平合理诚实信用原则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竞争结果损害竞争对手、消费者、社会和国家利益,破坏竞争秩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