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6-04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指的是该信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指的是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的规定,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几个问题的解答(试行)》的规定,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包括完整的技术方案、开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技术成果以及取得的有价值的技术数据,也包括针对技术问题的技术诀窍。经营信息指的是经营策略、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投标标底等信息。
综上所述,商业秘密主要分为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以及完整的技术方案、开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技术成果以及有价值的技术数据和技术诀窍。经营信息包括经营策略、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不得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明知或应知上述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都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劳动合同除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自己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节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
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合作各方应当就保守技术秘密达成协议;技术交易场所或中介机构对其在从事代理或居间服务中知悉的有关当事人的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秘密保护制度,职工应遵守该制度;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与参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人员签订在职期间或离职、离休、退休后一定期限内保守本单位技术秘密的协议;职工不得擅自转让或变相转让职务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