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0-13
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自然身份、职业、职务、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料以及工商企业注册登记资料。
包括盗窃商业秘密的作案工具、现场痕迹及其鉴定结论、被引诱、胁迫人的陈述、披露商业秘密的媒介、展示包含商业秘密的样品、载有商业秘密的原件或复制件、从电脑网络中心中央服务器上下载的嫌疑人电脑登录商业秘密权利人电脑的记录及其通过电脑下载的内容、利用他人商业秘密生产的产品及其销售记录、使用商业秘密第三人的陈述、商业秘密权利人的陈述、被告人供述、同案犯供述、知情人陈述、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
包括中介机构对权利人损失的评估报告、嫌疑人生产、销售产品的账册等以及中介机构对侵权人财务评估结论。
包括载有商业秘密的文件资料、计算机软件、保密合同、用工合同中保密条款、保密守则、技术资料、经营信息资料、有关权威机构的鉴定结论。
包括产品价格、购销合同书、订货单、发货单、销售发票、设备图纸、工艺图纸、设计图纸、设计资料、产品设计(或技术)说明书等。
不正当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该行为被禁止,并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这体现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的绝对性特征,同时也巩固了商业秘密的权利地位。不正当获取他人商业秘密信息的行为本身即构成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权,无需其他条件。无论行为人是否在获取后进一步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都不会对不正当获取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权的影响。
不当披露、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行为人在不正当获取商业秘密信息后,将其使用、披露给其他人或允许其他人使用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不正当获取行为的延续,是对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实质损害的侵权行为。